联系我们 | SiteMaps| 服务城市

更多分享

热点内容

关于译雅馨

联系我们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

400-8808-295
市场部:400-8808-295
业务手机1:18025469690
业务手机2:18026945480
Email:info@yiasia.cn
投诉:+8613632989980

总部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杨美社区龙景小区2号三鼎电商大厦502

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

文章内容

英国签证翻译材料讲解翻译中4种情况导致了词汇空缺

 

  1、生活环境、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 我们知道。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。是一种社会现象。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。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。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。  比如: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。英国人先没有这道菜。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。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“移植”过来。汉语也是如此。  在我国。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。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。人们见面时总爱说:“吃过了吗?”在一般情况下。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。只是打个招呼罢了。 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“吃过了吗?”他首先的反应是“怎么。没吃过你会请我吃?”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。“怎么搞的。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。没吃又关你什么事?”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”吃饭”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。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。  比如我们说“吃闲饭”(lead an idle life)。“吃香”(be very popular)。“吃不消”(more than one can stand, too much)等等。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。 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。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。每一种语言中。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。  比如。汉语中有“盘古开天地”之说。其中“盘古”为中国传说中人物。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明智的幻象。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。  同样。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《圣经》也为西方所独有。而且《圣经》中的人物Cain(该隐)现已引申为“骨肉相残”。为世人所接受。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遗产。对中国人来说。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。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。在翻译此类作品时。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。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。  比如。如果把“东施效颦”简单地译成"Dongshi imitates Xishi,"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。东施是谁。西施又是什么样子。只有中国读者理解。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“东施效颦”指的是“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”。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。  2、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。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 2、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。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 中国人把娶媳妇、贺生日称为“红喜”。把老人过世称为“白喜”。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。把要熄妇说成”红喜”并不费解。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“red-letter day”。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“喜事”。这就令他们奇怪了。因此。与欧美文化相比。把死人称作“白喜”是我国文化的个性。  3、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。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。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。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。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。君主之上。而在中国。人们心目中只有“开天辟地”的盘古和”主宰自然界”的“老天爷”。  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。含义也不大一样。尤其是“上帝”这个概念。具有较浓的基督教色彩。是欧美文化的个性。再如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“龙”的字眼。但“龙”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“地位”的爬行动物。是令人们厌恶的象征。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。  在我国古代。“龙”就是皇帝的象征。后来又引申为珍异、高贵的象征。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“龙颜”。“望子成龙”。“乘龙快婿”。“龙凤皇祥”等褒义表达法。从这种意义上说。“龙”是我国文化的“特产”。是一种文化个性。  4、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 同一客观事物。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。引起不同的联想。具有不同内涵。如汉语和英语中“狗”的含义就大不一样。在西方。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;但在我国。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。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。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。

0

上一篇:黑龙江法语翻译聊聊兼职翻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素质呢-深圳翻译公司

下一篇:北京笔译介绍靠谱的小语种翻译公司